-
中星9C卫星成功发射, 它将全面实现国产化! 1.4亿家庭安心了 免费看! 中星9C卫星成功发射背后的国产逆袭
发布日期:2025-07-19 06:44 点击次数:98北京时间2025年6月20日晚8点37分,西昌卫星发射中心,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和耀眼的尾焰,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(长三乙)稳稳地将中星9C卫星送上了太空!
卫星精准进入预定轨道,发射任务圆满成功!这是咱们长征火箭家族的第582次出征!
你可能要问了:不就是又发了一颗卫星吗?已经司空见惯了。的确,我们国家发射的卫星太多了,多得都让发射成了一种例行任务。
这颗中星9C卫星,它可是肩负着保障全国1.4亿“户户通”用户看电视重任的“接班人”!它要接替的,是已经在轨服役多年的中星9号卫星。
最最最让老百姓关心的是:换了新卫星,家里的“小锅盖”户户通还能用吗?要花钱吗?信号会断吗?
官方消息来了,大家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:
机顶盒照用!你家里现在用的那个“户户通”机顶盒,啥都不用动,继续用!
免费照旧!原来能免费看的那些电视节目,照样免费看!不存在换星就收费这回事。
信号不断!整个换星过程是“无缝对接”的,你甚至可能都感觉不到卫星已经换了新,看电视不会中断!
那新卫星有啥好处?除了更稳,未来还能看“超高清”!
中星9C作为新一代的广播电视专用直播卫星,本事可比老前辈强多了:特别是对咱们的南海等区域,信号覆盖能力更强了,让更多边远地区的同胞能清晰地收看电视。它具备了传输高清、4K甚至8K超高清节目的能力!
不过呢,现在大家手里的老机顶盒看不了这些超高清节目。想看?那得等未来上了超高清频道后,换个支持超高清的新机顶盒。但别急,这事儿没那么快,按计划得好几年后呢。到时候,你手上这老盒子也用了挺久了,换个新的升级一下体验,也挺香不是?现在嘛,安心看你的老节目,啥都不耽误!
等等,好像之前说好一季度发射?为啥拖到六月?是不是遇到麻烦了?
确实,很多卫星发烧友和用户都记得,之前有消息说中星9C会在2025年第一季度发射,甚至4月11日也有传闻,但都没见动静。这次成功发射,其实是“好事多磨”。
为啥推迟?背后的原因,恰恰体现了咱们航天人的严谨和不易:
技术挑战大,必须精益求精。这颗星是咱们国产“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”的“亲儿子”,完全取代了原来用的法国平台。新平台通信能力更强、能用的频段更广(Ku、Ka频段)、能带的设备更多(载荷容量提升50%)、设计寿命从15年提到20年。
但本事越大,调试磨合就越复杂!比如不同频段信号怎么协调好?新平台和各种设备兼容性如何?任何一个环节出点小岔子,到了太空都可能变成大麻烦。科研人员必须反复测试,确保万无一失。想想之前中星9A卫星出过问题,这次更是慎之又慎,多花点时间打磨,值!
天上有各国卫星,还有不少太空垃圾。发射时得精打细算,确保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时,不会跟这些“邻居”撞车。找到合适的、安全的发射窗口,也需要等待时机。
所以啊,推迟发射,不是掉链子,而是对亿万用户负责,对大国重器负责!慢工才能出细活,好饭不怕晚嘛!
从租别人的“锅”到用自己的“碗”,这条路我们走了40年!
你知道吗?这颗中星9C的成功发射,标志着咱们国家在轨的广播电视专用传输卫星和直播卫星,彻底实现了100%国产化!这可是个里程碑!
1984年,咱们自己的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“东方红二号”成功上天,第一次用自己的卫星传了广播电视信号和通信信号。
后来经历过一段不得不租用国外卫星的“过渡期”。
2017年起,启动国产化替代“大工程”!中星9B (2021年)、中星6D (2022年)、中星6E (2023年) 接连发射,一步步替换掉老卫星和租用的卫星,像中星6B。
今天: 中星9C 发射,接替最后引进的中星9号,国产卫星“全家桶”正式集齐!
国产化,难在哪?牛在哪?
其实,最难啃的骨头是卫星上的关键部件。以前很多都得靠国外,容易被“卡脖子”。现在核心部件自己造。蓄电池、动量轮(控制卫星姿态的)、电源分配单元、有效载荷的关键单机……统统实现了国产化,打破了垄断!
平台从东方红二号、三号、四号,一路发展到现在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,越来越可靠。咱们国产的电视广播卫星,在性能、寿命上,已经妥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!
中星9C的成功发射,是无数航天人默默耕耘、攻坚克难的成果。从自力更生到全面国产化,这条路充满了挑战,也闪耀着智慧与坚韧的光芒。发射虽然比预期晚了些,但这正是航天事业严谨、负责精神的体现。当我们在家中,无论身处高原帐篷还是海上渔船,通过那小小的“锅盖”接收到清晰的电视信号时,请记得,这背后,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托举起的“中国星”,守护着亿万家庭的“电视自由”和国家的信息长城。未来,4K/8K的超高清世界,值得我们共同期待!为中国的航天科技,点赞!